代表委員談小學、高考、大學教育改革
  教育即影響,六年影響一生
  全國人大代表、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
  教育即影響,六年影響一生
  劉希婭代表。 重慶晨報記者 羅偉 攝
  不管是重慶代表團全團會議還是分組討論會議,全國人大代表、九龍坡區教委副主任、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發言都很踴躍,說的話句句不離教育。
  如今,針對基礎教育領域的課程整合改革,一些教育理念較為先進的學校做了一些嘗試,包括北京十一小的走班制、清華附小的1+X課程以及重慶謝家灣小學的“小梅花”課程。這3年來,劉希婭看到的更多的是欣慰,更多的是孩子們的變化。
  一次整合
  在音樂教室學古詩詞
  上月底,九龍坡謝家灣小學開學,孩子們發現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思品、美術這些課程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閱讀與生活、數學與實踐、科學與技術、藝術與審美、運動與健康五類課程。
  變化的不只是課程表,還有時間。這五類課程,全在上午教學,下午,全校學生則參加自由選修的社團活動———烹飪、剪紙、二胡、跆拳道、拉丁舞、航模……
  上課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上學第一天,孩子們在音樂教室里學古詩詞,下午,有的孩子就進入了廚房般的教室學習烹飪。放學時間到了,有的孩子還不願意回家。
  這五門課程被稱為“小梅花”,設計者就是校長劉希婭。
  關於課程整合,國內不少小學都有一些探索,謝家灣小學是重慶第一家“吃螃蟹”的小學。從先行學校的經驗看,一般包括學科內、學科之間、學科與實踐活動之間內容的整合,而謝家灣小學多了一項人與課程的整合,即教師特長與課程的整合。
  “教師是實施課程的主體,課程實施效果如何,關鍵要尊重教師的個性,充分發掘他們的特長優勢,調動他們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劉希婭認為,這是謝家灣小學課程整合與其他學校最大的不同。
  一場“地震”
  300多名家長反對
  “十幾門變五門,看似簡單。實際上,背後有很多的艱辛。”昨日,說起課改,劉希婭還有些感慨。
  謝家灣小學的這場課改“地震”其實起源於去年年中。謝家灣小學華潤校區一名學生家長,在聽孩子說學校準備換掉數學老師,讓體育老師來當老師的消息後,第一反應就是怒氣衝衝地和十幾位家長代表一起找校方理論。
  “我不管你什麼整合、什麼改革,影響了孩子發展就是不行。”那段時間每個班級的家長QQ群天天“爆棚”,家長們表達著類似的觀點。
  但這場課改地震的嚴重程度遠不只這些。“改革總會伴隨博弈、平衡與融合,去年就有300多位家長以發帖、投訴等方式進行抵制,一些家長致電市教育部門質疑學校改革意義,甚至還有個別家長在校門口散髮傳單,鼓動家長抵制學校的做法。”劉希婭說。
  一段體驗
  家長上課感受課改
  如何讓家長們理解和接受呢?劉希婭說,首先,課程整合遵循三不原則:家長不同意的不推進,教師不願意的不推進,學校評估認為不合適的不推進。
  劉希婭多次和和家長面對面交流,闡明現行教材存在重覆交叉的內容,課改就是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學校推動的任何改革決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為代價,都要以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為前提。”
  劉希婭舉了數學與綜合實踐課程整合中的一個案例,三年級一班的學生剛剛在一次整合的數學與實踐課上學了分米、釐米的概念,老師立即佈置學生用所學知識丈量、製作旗袍,那節課,孩子們上得特別high,從頭到尾都樂在其中,一點也不覺得累,“類似這樣的學科整合,學生掌握知識還會難嗎?還會考不好嗎?”
  “這樣的課程改革推動之後,會影響孩子的成績嗎?”分數,始終是轉型期家長不願拋棄的底線。
  要化解家長的疑慮,最好的辦法就是請家長們來試課。劉希婭說,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後,他們特地邀請了不少家長和孩子們一起上課。幾次交流和體驗之後,不少家長意識到課程整合的可行性與緊迫性,“部分家長還成為了學校每天下午社團活動的志願者。”
  一份欣慰
  獲得教育部的肯定
  劉希婭說,孩子們不僅僅主動學、輕鬆學,思維方式、實踐能力、藝術水平、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考試成績也遙遙領先。
  “有一位家長告訴我,他女兒回家做完作業就彈古箏一兩個小時,家長勸她不練了,怕影響學習,她說:‘媽媽,您放心,我們學校的同學都是各個重點中學搶著要的學生。”劉希婭介紹說。
  更重要的是,學校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各種涉及思想品德的東西融入到五門課中,孩子在思想品德方面發生了一些較好的變化。
  她舉例說,學校有一個9歲的孩子,有一天,媽媽開車送他上學,因為違章與一輛三輪車發生了擦掛,引起了爭執。他在當天的作文課中描述了媽媽的表情、聲音、動作,最後寫道:我實在勸不住咆哮的媽媽,大家都看著她欺負可憐的車夫,當時我最害怕有老師、同學看到,學校里每一個人都爭著要做正直善良、遵守規則、坦誠陽光的人,我為媽媽感到羞恥,更為作為她的兒子感到無奈。
  “常常有孩子走進我的辦公室說:‘校長,我投訴……我建議……’或者遞給我一張紙條,打開一看:關於2014年春游的建議報告。寫完春游的意義,還寫註:此活動比較適合3-6年級孩子進行,因為我們比較能幹。還寫附:最好提前一周告訴我們,並安排在有竹林的江邊,便於野炊。”劉希婭的日誌中,記載著孩子的變化。
  全國兩會召開前,國家教育部課程中心主任田慧生說:“謝家灣小學的課程整合把握住了課程改革的大趨勢,目前已經走到改革的前沿領域,其經驗令人鼓舞,值得肯定。”
  一個建議
  教學以孩子為中心
  此次參加全國兩會,劉希婭提交了《關於課程整合,減負提質,促進義務教育綜合改革的建議》。
  建議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課程改革。劉希婭建議,充分尊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礎性、選擇性、發展性”,根據我國地區之間的差異,提供不同的課程設置。
  一方面,調整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比例,設立彈性課程機制,與不同地區的文化、發展水平相匹配融合。
  同時,參照謝家灣小學模式,整合課程內容,減少學科門類。
  課程時間也應整合,小學階段的孩子可以在上午完成基礎性的國家課程,下午儘量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給予拓展性、選擇性學習的內容。這樣可以通過改變孩子們學習的物理環境,逐步由他律學習到自律性學習,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究。
  此外,培養更多的全科教師,從以教材為中心走向以孩子為中心。“要改變一名教師一本教案教一個學科多年、教多個班級的現狀,實行一名教師教一個班級的多個學科,使教師有更多時間研究學生,因材施教。”劉希婭建議。
  重慶晨報特派記者 任明勇 羅強 劉波 北京專電
  考什麼影響教什麼
  全國政協委員孫惠玲:
  考什麼影響教什麼
  孫恵玲委員。重慶晨報記者 杜海 攝
  在今後的高考中,英語將實行社會化考試,這是否說明英語成績在高考成績中不再重要?英語教學將如何變化?昨天,全國政協委員孫惠玲接受了晨報記者專訪。
  英語社會化考試
  是給學生減壓
  “英語社會化考試是給學校的教育減壓,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學校的排名在民間還是存在的。如果把英語考試拿出來進行社會化考試,學生的考試成績與學校排名沒有關係,那是不是就能給學校減壓、給學生減壓?我覺得可能是這樣。”孫惠玲不僅有20多年中學階段英語教學的經驗,還有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工作的經驗。
  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改變了一考定終身的局面,學生可以一年中多次考試,但這是否會加重學生的負擔呢?孫惠玲認為並不會出現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一考定終身的考試會讓學生緊張,一次考不好就完了。但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後,就有多次考試機會,在放鬆的狀態下,考生反而能考出更好的水平,“第一次考60分,60分不能滿足我,不是我的水平,我再考一次。下次考70分,考到底,考出最好成績為止。”
  高考英語改革
  考試仍是指揮棒
  “只要英語納入高考成績總分,算10分,算100分,沒有區別。”有人持這樣的觀點。“這個有可能。”孫惠玲同樣支持這種觀點,她說,只要英語納入高考總分,學生都會重視,“不管多少分,那怕是一分,也會占權重。”
  “關鍵是考什麼,這直接影響中學教什麼。現在是老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孫惠玲說,現在英語是客觀題、主觀題,聽說讀寫譯,“到底怎麼考,這很重要。高考英語考試改革的指揮棒還是考試,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一定要慎重。”
  “不管怎麼改,現在的學生還是仍然用現在的模式參加高考,對於新生才有可能採取新的考試方式。如果高考改革方案今年出台,3年以後才能實行,對於今年的新生採取新的高考政策,這才是理性的。”孫惠玲說,高考改革的實施,教材、教學要求、課程是不是有改變,一些配套的措施也會出台。
  孫惠玲也提醒學生們,英語實際上是一門本領,作為一名國際化的人才,有了語言交流能力,才能獲取更多的前沿信息。所以,學習英語應更多地定位在增長本領、增加一項技能上。
  “德智體美”
  家長學校都是兩難
  在招生方面,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招生將基於全國統一高考成績、學生3年學業水平成績和德智體美等綜合素質表現加以錄取。
  “具體哪些納入綜合素質,怎麼評定,誰也不知道,教育部會出台新的東西,進一步細化。”孫惠玲認為在這方面需要教育部出台細則。對於學生3年學業水平成績納入招生考慮範圍,在有些地方是採取學業水平成績全A可以推薦進入高校自主招生,各地的做法各有不同。
  孫惠玲也提到,德智體美等綜合素質實際上在學校和家長之間都是處於兩難的境地。她說,從教育部到地方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都在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力度,各地都在推,“不是不想重視學生德智體美等綜合素質,三中全會決定都把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寫進去了,這也是被考試逼得沒辦法,家長也無奈,學校有時候也覺得難辦。”
  重慶晨報特派記者 杜海 劉敏 北京專電  (原標題:教育改革將帶來什麼變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c20hcmfw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