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版
    本報訊(記者 陸續)李翠萍捧起溫室大棚葡萄架上的一大串果實飽滿的葡萄笑了,加入公主嶺市石人糧蔬專業合作社4年以來,5個溫室大棚給她們家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生活一下子變得好了起來……
    近幾年,公主嶺市農業合作社的蓬勃發展令人心喜,糧蔬專業合作社、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及養殖專業合作社……它們逐漸成為公主嶺市經濟發展的名片和亮點。
    改變“南菜北調”歷史
    公主嶺市石人糧蔬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0年1月,是集日光溫室建設、蔬菜生產、技術指導、科技培訓、土壤化驗、產品檢測、試驗示範、農資配送、沼氣工程、農產品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科技型民營企業,總占地面積40萬平方米,累計投資4000多萬元。
    合作社奉行“講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指導農民乾”的理念,以生產綠色有機蔬菜為方向和目的,實行“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主導作物有法國西葫蘆,荷蘭茄子、辣椒,美國番茄,山東一邊倒油桃、大櫻桃等新、奇、特品種,年生產蔬菜600多萬斤,產值1000多萬元,目前已成為公主嶺棚膜經濟的龍頭產業園區,為進一步貫徹省政府實施“百萬畝棚膜工程”的重要決策,改變“南菜北調”的歷史做著貢獻。
    玉米系列產品大量出口
    奚德武是公主嶺市南崴子街道房身崗子村黨支部書記,2009年,他帶領村民創辦了公主嶺市南崴子遼河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專業合作社入社人員已達到47人,土地187公頃,其中入股社員土地57公頃,合作社流轉本村土地130公頃。合作社主要是以加工種植綠色水稻和特色玉米為主。
    2012年,吉林省農嫂食品有限公司與合作社進行了合作,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方式運行,現在合作社的真空保鮮玉米系列產品已出口到中東、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效益十分可觀。合作社和農戶借助公司這個平臺打造產品品牌,擴大銷售渠道,增加收入,公司獲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已達到了公司、合作社、農民“三豐收”的良性循環。
    “一村一名大學生”回鄉創業
    公主嶺市吉農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9年7月6日,坐落在南崴子街道河北村,專業養殖生豬、蛋雞。合作社的創辦者是“一村一名大學生”的呂緯。
    今年30歲的呂緯是河北村土生土長的農民。2006年6月,她在嶺西開發區興建養殖場,可隨著養殖的深入,她越發感到知識和養殖經驗的不足。
    2007年,省委組織部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項目,經過選拔考試,呂緯成為吉林大學農學部的一名學生。她一邊學習一邊管理家裡的養殖場,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時向老師請教,先進管理理念的引入和養殖技術的提高使她的養殖場實現了快速發展。
    2009年,呂緯畢業返回家鄉,全身心地投入到養殖事業中,成立了“吉農養殖專業合作社”,同散養戶一起“抱團發展闖市場”。自合作社成立以來就得到了吉林大學全方位的科技扶持,顧問團隊就有12位教授。
    2010年,合作社成為吉林大學農學部的實踐基地,並建了一個占地面積8600平方米的科研轉化基地,該基地的建成不僅使合作社的“嶺豐源”牌蚯蚓雞蛋擴大了規模,還增強了合作社的綜合實力。目前,合作社存欄生豬500多頭,蛋雞6000只,合作社從最初的7戶現已發展到如今的156戶。
  (原標題:“棚膜工程”改變“南菜北調”歷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c20hcmfw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